微博

QQ

“两会”报道低成本新闻回传的实施

2011-07-26 孙鹏 传播与制作


孙鹏
焦作广播电影电视局

【摘要】 随着各级电视台之间、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专业电视台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异地新闻采编、紧急事件的应急新闻采编成为专业电视台新闻部头疼的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路途遥远,这类新闻的传统操作流程需要电视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视音频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以视音频媒体信息的远程传输成为可能。本文结合焦作广电局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市领导的一些新闻采访低成本回传的实施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字】 移动非编 FTP 3G

  随着各级电视台之间、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专业电视台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异地新闻采编、紧急事件的应急新闻采编成为专业电视台新闻部头疼的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路途遥远,这类新闻的传统操作流程需要电视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当前大多数电视台远程传送新闻视音频信号主要利用微波、光纤、卫星等传输手段,由于采用这些传统的传输方式需事先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约定传输时间,而且线路租用成本昂贵。作为一个地市级电视台,焦作广电局的新闻主要来自本地,但也有一些异地采访新闻(如领导的出访、全国“两会”召开等)需要及时回传。

  视音频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以视音频媒体信息的远程传输成为可能。本文结合焦作广电局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市领导的一些新闻采访低成本回传的实施进行具体阐述。

一.传统方式分析

  1.传统的异地/紧急新闻采编回传流程
  在传统的异地/紧急新闻采编、回传流程中,“时效性”是和电视台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正比的,动用卫星车、转播车的时效性和新闻质量固然最佳,但其昂贵的资金投入和大量的记者、编导等工作人员的投入对于各级电视台来说都是庞大的支出。
对于异地新闻、应急新闻采编来讲,传统流程的瓶颈在于节目/素材的传输过程,现有的流程大致分为租用卫星车、人工传递、邮递和通过互联网的文件回传等四种方式。

2.各种方案面临问题的分析
  方案1:由于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较高,除记者、编导外还有随行人员(司机、技术及维护人员),每天转播车和人员费用数万元,采访时间越长,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越大。

  方案2:设备成本的投入较低,但人员精力消耗很大,且受交通状况影响大(如遇到堵塞、事故或自然灾害则无法保证按时将磁带送回台内),更重要的是时效性大幅降低,无法在第一时间播出最新动向。

  另外,以上提到的两种方案均不适合长时间的外采工作。

  卫星车长期在外工作,或人员不断的来往于不同城市之间的飞机票价格也不低,这两种方式均会给电视台带来很大的经济投入的压力。

  3.小结
  由于受到数据流大、距离远和资金投入大等各方面的限制,现有的新闻采编流程不适合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的应急新闻和常规的异地新闻制作,现有操作流程的多种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纸媒体、互联网)在时效性方面的比拼。在媒体间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电视台急需全新的操作流程来改善应急新闻采编的现状。

二.异地新闻回传流程和具体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应急新闻采编最重要的考察指标是节目生成效率,即在一定的资金、人员投入下,新闻节目成片总时长与制作和传输(到播出机房)总时间之比(虽然租用卫星车效率最高节目质量最好,但其投入与效果不成比例,地市级电视台无法接受庞大的支出)。

  目前,随着移动非线性编辑、远程传输、转码等技术和系统的采用,使得电视台异地、应急新闻生产的技术储备已经完成,如何更好的实现异地、紧急新闻的生产,高效快捷的制作最新的新闻,成为电视台最为关注的重点。

  1.异地新闻回传流程

  (1)现场通过1394接口、USB接口或者模拟、数字接口箱上载素材到移动非编
  (2)现场进行节目的预编辑
  (3)编辑结束后,根据传送条件的限制,选择15M-30M码率进行生成
  (4)通过公众网络以FTP等方式将文件传送回台内
  (5)收到的文件导入非编网络使用

  2.焦作广电局异地新闻回传的具体实施

  根据以上技术论证,我们构建了一套低成本的电视新闻远程传送系统。

  (1)外采设备选型
  由于考虑异地采访时一般只有一两个记者,没有技术人员,考虑到携带方便和维护简单,我们决定不用普通的视音频上载方式,而采用蓝光U1驱动器上载素材到带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摄像机采用索尼PDW-539P 蓝光录像机。

  这样的话,焦作广电局新闻中心记者在异地采访只需携带两部设备,包括索尼蓝光专业摄录像一体机PDW-539P用于拍摄图像;带非线性编辑软件和USB接口的笔记本电脑,用于编辑视频和传送文件,大大减轻了负担。

  (2)接收设备选型
  本地接收设备包括1台接入互联网的服务器,并安装Ftp等相关服务软件。考虑到制播全台网的安全性,接收到的视频文件通过数据摆渡的方式导入非编网络,并转码进行使用。

  3.传输、下载的具体实施
  在实际应用中,兼顾画面质量和传输速度,我们采用25M码流的MPEG-I帧格式进行视频编码,一方面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另外也方便导入大洋非编网络进行编辑、制作。

  目前大多数宾馆酒店客房或商务中心都有宽带接入服务。外采记者在异地通过ftp客户端软件传输文件到电视台的接收服务器,并电话通知。台内技术人员将接收到的视频文件通过数据摆渡的方式导入非编网络,并转码导入新闻中心编辑空间下,由编辑人员编辑使用。

  2011年的全国两会召开前,我们对新闻中心部分记者集中培训、明确在外记者的操作流程,并为外出记者配备了无线3G上网模块,为两会新闻回传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在两会召开的十天时间内,技术上安排专人负责接收回传的新闻,并通过数据摆渡的方式将素材导入制作网。两会期间,技术中心共接收并导入素材10条(其中1条在3月9日《河南新闻联播》播出),圆满完成了重点新闻的异地回传工作。

  这次新闻回传系统的实际使用中,技术中心在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信号衰减,基本实现了回传信号与当地新闻信号清晰度一致,并通过构建的ftp服务器,较好的解决了回传通道问题。

  这次两会中新闻回传系统的使用,实现了焦作广电局在异地新闻高质量回传零的突破。下一步,新闻回传系统必将在提高我局异地新闻报道时效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套低成本的新闻远程传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传送成本低。可以通过公用的因特网网络(酒店、网吧)进行新闻传送。由于网络传送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具备连接Internet网络的条件即可传输新闻报道素材,具备联系简便、传送成本低的优点,不需支付昂贵光纤、卫星线路租借费。
  (2)设备成本低。图像采集采用USB接口导入素材,不需图像采集卡;不需专用的发送、接收设备,具有更低的使用成本;采编人员只需多带一部笔记本电脑和一台U1驱动器,携带方便。
  (3)人员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容易上手,几乎不需维护,外采新闻不需技术人员随行维护。
  (4)非线性编辑质量高。图像可达到广播级标准,适合符合电视播出的质量要求。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大多数中小城市电视台,采用以笔记本非编为主要设备通过互联网传送异地电视采访新闻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相信会给新闻采访带来许多帮助。这种传送方法虽然不能取代光纤、卫星等传送手段,但也是远程新闻回传的重要手段之一。B&P

焦作广播电影电视局 两会报道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