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2011-07-12 刘冬晗 传播与制作


【摘要】 如果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在现有基础上能够有所突破的话,一定是基于技术手段上的突破。随着3G通讯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利用其进行快捷、低成本、可接受图像质量的视频传输已成为可能,是新闻节目实现快速现场报道或直播的一种新选择。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几家厂商的相关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关键词】 3G通讯网络 3G传输/直播系统 手机直播 liveU30

  新闻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突发,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必须能够快速反应,高效采录,实时传输和及时播出。如何能将现场视频以直播的方式(或在播出前半小时)传回演播室或制作机房?以前的直播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IP互联网、专用光缆、数据微波或卫星链路等方式,但问题是你必须在图像质量、实时性和成本之间做出选择,同时传送的时间、地点还要受到设备和上网终端的限制。如果新闻节目在现有基础上能够有所突破的话,一定是基于技术手段上的突破,而3G通讯网络的成熟发展,恰好为新闻报道的技术实现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选择。

一.我国的3G通信网络
  3G(3rd-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我国有三家3G通信网络运营,分别是中国联通的W-CDMA网、中国电信的CDMA2000网和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关于这三种3G网络的技术资料有很多,这里不再累述。就目前而言,中国联通的W-CDMA技术优势明显,发展的最快。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二.3G传输/直播系统的技术实现
  基于3G数据运营平台的3G传输/直播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 3G传输/直播系统基本原理

  手机或摄像机拍摄的视音频信号通过3G网络发送给架设在电视台的接收服务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视音频码流解码成视音频信号输出,或将接收到的码流保存为文件。
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体产品的实现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我频道从2009年的10月份起,接触了一家以色列公司的设备(国内代工),并在我频道的直播新闻栏目《都市报道》中采用至今。在今年的CCBN(2010)上,笔者也特别留意了我国国内几家视频技术公司的3G传输/直播系统,以作比较。

三、我国厂家推出的产品系统
  目前国内已实现产品化的厂家只有不多的几家,比如大洋、新奥特、索贝、艾迪普等,其系统结构也都差不多,如下: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2 3G传输/直播系统结构


  在发送端,可以有两种方式(业务模式)。一种是手机方式,记者使用3G手机进行拍摄,并使用安装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经3G网络上网(互联网)实时上传至架设在电视台的接收服务器。由于单张3G手机卡本身的上传带宽(400k左右)的限制,实时传送的视频质量比较低,只适合在屏幕上开窗使用。另一种是摄像机方式,记者使用专业摄像机拍摄,信号通过模拟AV接口输入3G接入设备编码,再通过3G网络上传至接收服务器。摄像机模式下,上传码流的实时带宽决定于3G接入设备的实时编码效率,目前可以达到500k左右,略优于手机上传的方式。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3 3G接入设备

  在三家3G网络中,联通的W-CDMA网络的基站分布广,站点多,信号带宽稳定,3G终端的用户数也最多,故各家的3G传输/直播系统都选择了W-CDMA网。3G传输/直播系统的客户端在和服务器端建立了通讯后,上传视音频信号,经W-CDMA基站无线接入至3G网络,再经网关路由器、互联网,最终传送至一个固定的公网IP。

  位于公网IP上的接收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的码流后,可实时解码监看或输出SDI信号,或是将视音频流录制保存成文件,以便后期编辑制作。接收服务器(群)可处理多个3G客户端的上传请求,并可以多路实时输出。服务器端具有一定的媒体管理功能。

四.以色列live U30 3G传输/直播系统
  摄像机拍摄的(或笔记本电脑播放的)视音频通过1394接口接入live U30,经过H.264编码后传输。或者,任何USB移动设备上的任意格式文件,由live U30接入3G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以FTP方式传回服务器端。

  live U30的系统结构如图4: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4 live U30 3G传输/直播系统结构

  live U30可以设置是否选择使用3G网络,或者使用Wi-Fi、WiMax无线网络传输数据流。在3G模式下,live U30可以同时使用8张3G卡(最高可以扩展到16张卡),可以是W-CDMA、CDMA2000、TD-SCDMA或是三者的任意组合。live U30对三种网络的各张卡的上行数据链路进行测试,从中选择信号带宽较为稳定的链路建立数据通讯链接。传输过程中live U30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流量均衡。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5 live U30发送单元

  数据流被发送至一个公网IP上的接收端,接收端需安装接收软件(需授权)进行数据包的组装和视音频解码重放。便携的接收端可以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实现实时监看或保存文件。使用一台带有Decklink卡的工作站,安装了接收软件后即可实现实时的监看、文件保存与节目输出。

五.各有千秋
  通过在今年的CCBN上和各个厂家的着重交流,再结合这半年来在实际使用live U30中的一些经验,笔者觉得:在编码、信道这些方面live U30技术较为领先,而国内几个厂家则在接收、编辑和管理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信源输入

  live U30有两个1394输入接口,标配下支持DV格式的视音频输入,若选配专业板卡后可以支持SDI或是复合信号的输入。live U30另有4个USB接口用于文件传输,1个以太网接口以及键盘、鼠标、显示器、耳麦等计算机接口,用于外接计算机进行高级别的管理和设置。如图6: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6 live U30输入输出接口

  live U30支持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来自1394接口的视音频流进行编码、发送,二是发送USB设备上存储的任何类型的文件。不支持手机拍摄方式,不支持与媒体文件相关的信息元数据上传。(当然你可以传回一个TXT文档,但是它和你上传的视音频文件没有任何关联)。优点就是支持高画质的视频文件格式的输入,比如SDI格式(需选配)。另外,live U30支持数据传输时的双向通话功能,拍摄端可以通过耳麦与演播室保持实时沟通,而不会影响到数据的传输。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7 live U30文件传输界面

  国内的3G传输/直播系统在手机拍摄模式时,由于受到3G手机镜头自身的局限,无法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源。其优点是在3G手机上安装了客户端软件,在拍摄、上传素材的同时,一些简单的文字信息可以同时传回台里,比如拍摄时间、地点、关键字、拍摄者(报料人)或是被采访人等等。这些信息都会保存在媒体数据库中。客户端软件同时也支持记者的登录认证、身份识别等管理功能。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8 3G手机客户端软 件界面

  在采用摄像机+3G接入的方式时,对模拟AV信号输入的支持,使信源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3G接入终端无双向通话功能,直播时需另采用其它通讯方式与演播室保持沟通。

编码

  live U30在编解码方面非常的专业,支持多种视频编码传输格式,MPEG-4、FLV、WMV,或更高效的H.264。在信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提供QCIF、D1、HD(需选配)等高画质,支持25fps或30fps帧频,多种音频编码格式,以应用于现场直播、节目后期制作等不同需求。live U30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但live U30的高画质编码延时问题却十分突出,实际测量的最大值竟达到了10秒以上,这在直播互动中是无法忍受的。最小值可以控制在4-5秒之间。live U30让用户自己在图像质量和低延时之间作出选择,当信道条件不足够好时,是优先保障高品质的画面,还是损失一点图像质量以保障较小的延时?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预先设定,如表3。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国内产品普遍支持MPEG-4和H.264两种编码格式。在手机拍摄上传时可以达到CIF图像分辨率(352×288),适用于在频幕上开窗使用;摄像机+3G接入的方式时可达到DCIF图像分辨率(528×384)的视频质量,可以满屏使用。用户可根据使用情况设置传输的视音频的码率、格式等基本参数。笔者在CCBN现场,尝试选择了不同的视频编码格式或不同的图像分辨率进行观察,其整体延时区别不大,看来其编码延时与信道的传输延时(4秒左右)相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信道传输与控制

  在CCBN现场,普遍展示的是基于一张W-CDMA卡的3G传输系统,只有一家展示了基于两张W-CDMA卡的系统,其图像质量提升不少,稳定传输时不会出现明显的马赛克。虽然由于信道不稳定的原因,在画面变化较大时,会有局部马赛克的现象发生,但成功的解决了单卡传输时的抽帧停顿现象。在笔者了解到,该系统并未在两张卡的信道上实现信道监测和流量均衡,只是简单的进行了信道绑定应用。据该商家称,今年上半年可能技术上实现4张卡的3G传输系统。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9 左图:双卡,局部马赛克 右图:单卡,轻微马赛克,抽帧

  目前,W-CDMA单卡的实际最高可用带宽为400Kb/s至500Kb/s之间。笔者认为,在新闻直播节目中,一个可接受的、稳定的图像质量至少要并用2-3张卡的信道带宽,而在多个非可靠信道环境下传输视音频媒体数据流的IP包,较大的延时、丢包、马赛克、画面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就显现出来,信道的实时监测、信道选择和流量均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live U30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传输信道的监测与控制上。为了实现实时移动的、广播视频质量的、较为稳定的视频上行链路, 在信号传输前,live U30首先会与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然后对配置的8张卡的上行链路进行带宽测试,测试时间大约需要2-3分钟。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表4 图像质量、信道带宽与延时的关系

  在测试页面中,用户可以查看哪些信道可用,其信号强度、信道带宽、延时是多少等信息,从而可以手动选择信号带宽较为稳定的链路建立数据通讯链接。当然,这些配置也可以在自动模式下由系统自动选择完成。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live U30也可实时监测这些信道的带宽。当拍摄者移动或信道带宽条件变化时,live U30可以启用、或弃用某个信道,从而实现了多张3G卡之间的流量均衡控制。live U30还提供了音频延时调整选项,以保证音画同步。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0 live U30信道带宽测试页面(厂家提供, 非国内测试)

接收与管理

  国内厂家在媒体数据的接收和管理上已经积累了非常的经验,来自3G网络的视音频数据也没什么不同,无缝的融入现有的节目制作技术环境也就是顺手的事儿。接收端一般有接收解码、录制保存、播放控制和管理几个部分,由多台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系统可以为几十路甚至上百路接入请求提供稳定服务(一个频道只需一个服务系统即可),支持多路信号的实时监看和录制,2路至4路SDI信号的同时输出。录制保存下来的文件可以回放、审核、筛选、编辑或送播。也可以转码输出多种视频文件格式。

  服务系统的管理功能尤为突出。随着码流传回的采访信息,如标题或人名等,在服务器端被用来进行媒体数据的分类和检索。管理员还可以设置内部人员对视频存储内容的访问范围和查询权限,针对手机终端设置黑名单、白名单,对视频内容的审核评分和报料人进行统计。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1 live U30简单的接收软件

  相比之下live U30的接收服务就简单的多。事实上,它只是一个需要授权安装的接收软件,简单地实现了实时监看和文件保存,就连最基本的重放输出都没有。用户需要自己准备用于接收服务的硬件设备,如果安装了Decklink卡,也只支持1路实时的SDI输出或文件重放输出。live U30一次只能为一个用户终端提供服务,其它用户则只能等待。

其它

  live U30体积大,比较笨重,配有背包,设计上考虑了接口接线和散热问题。国内厂家的盒子则要小、轻便的多,拍摄、活动时都比较方便。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2 live U30的背包

六.3G传输/直播系统在实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编码方式的选择
  笔者曾经在2009年年底有幸参与了一国内厂家的3G传输/直播系统的试用,当时采用的视音频编码格式是MPEG-4。由于MPEG-4的音频和视频是分别编码和传输的,音画不同步问题比较明显。目前比较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不仅仅解决了音画不同步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码率压缩效率,延时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图像质量与延时的选择
  我频道在实际使用live U30中总结出以下经验:新闻节目直播时使用CIF图像质量的画面开窗,延时预设小于2秒,保证实际延时4秒左右,直播时观众基本可以接受。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3 CIF图像质量,延时预设小于2秒

  新闻节目传送时(播出前)可以使用Half-D1图像质量,延时预设大于2秒,图像质量满足满屏播出需要,亦可保证在较少时间内传送完成。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4 Half-D1图像质量,延时预设大于2秒

  娱乐类、晚会类节目最好是传送,采用D1图像质量,延时预设大于2秒。因为此类节目不仅画面变化大,而且灯光闪烁,色彩丰富,明暗对比强烈,对音质的要求也较高,编码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如下图,在于图13相同的信道条件下,图像质量马赛克很明显。

基于3G网络的新闻传输/直播系统的比较
图15 Half-D1图像质量,延时预设大于2秒

  3.保障信道带宽
  一个是要与当地的电信部门联系,锁定3G手机卡,设定带宽优先,以保证稳定的上行链路带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live U30设备在未设定带宽优先的情况下,相同的设置,实测数据流最高可达2Mbps以上,但也可能在短时间内降为400-500kb/s,波动范围非常大,公用通讯网络的实际带宽无法保障。这种情况在我频道的一次突发新闻报道中进行异地连线时遇到过,当时事先试传时图像质量很好,但当信号切入导播间后,由于现场通讯繁忙,信道出现瞬间拥堵现象,结果传回台里的信号质量非常不稳定。离开新闻现场,仅仅隔了一个街区,图像信号质量就恢复正常。

  再一个就是需要申请一个公网IP,并租用专线接入(比如10M),以保障多终端接入的并发需求。

  4.传输还是直播
  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台内对直播播出安全的要求不是那么苛刻,利用3G传输/直播系统进行直播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新闻现场连线的技术手段,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好选择。即便是因为网络原因或其它原因导致延迟大、视频质量下降、甚至是失去信号,在演播室主持人的简单解释后播出备用节目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台内对直播播出安全的要求较高,亦可利用3G传输/直播系统进行新闻现场的“伪直播”,在直播播出前几分钟将现场情况传回台内待播,播出时通过事先约定好的主持人导语和现场记者结束语来营造出“对话”感即可,避免真正的互动交流。

  5.拍摄技巧
  低画质传送时,拍摄应尽量保证镜头相对稳定,画面变化不要太大,过于运动的画面会导致清晰度的下降和马赛克的出现。娱乐类、晚会类节目建议采用高画质、大延时的设置并采用文件传输。室内的信号要比室外的弱,必要时事先测试。

  6.电池续航能力
  在现场,电池的续航能力非常重要。当记者可以利用3G技术随时随地的传回新闻镜头时,他会发现电源线常常无用武之地,而电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充电。live U30配备的电池只有一块,可以使用2个小时左右,显得有些不够用。后来,在我们的要求下,又增配了电池,基本可以满足一次新闻拍摄中的使用。

结尾

  3G传输/直播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卫星或微波链路的直播,其价格和机动的优势不言而喻。而与互联网络的一些视音频传输方式(比如移动非编的远程传输)相比,亦在机动性、便携性和实时性上有明显的突破。不仅仅在电视制作领域,在监控、取证、公共安全方面,3G视频传输/直播技术也有较广阔的应用需求和较大的发展应用空间,比如高速交通监控执法、机场港口公共安全等等。随着我国3G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和各个厂家的深度研发,3G传输/直播系统在未来的1-2年内即可实现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成熟,让我们拭目以待。B&P

河南电视台 3G网络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