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 ——数字单反相机的高清视频拍摄与制作

2011-07-05 秦丽娜 传播与制作


(接上期)

4.摩尔纹

  在数码影像中,如果被拍摄的主体中有密纹的纹理,常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水波一样的条纹和奇怪的色彩,这就是摩尔纹(moiré)。摩尔纹是CMOS上出现的高频干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数字影像领域,尤其是数字单反相机中,因为数字单反相机的镜头都是为了产生最清晰最锐利的影像而设计的,其分辨率远远超过了目前CMOS的分辨率。而在单反相机的视频拍摄中,摩尔纹的情况会比图片更加突出,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图片的分辨率要远远大于高清视频(比如:5D Mark II可以拍摄5616×3744的图片,而只能拍摄1920×1080的高清视频)。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1

  想要减轻和消除拍摄中的摩尔纹,主要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改变相机角度。由于相机与被拍摄物体形成一定的角度时,会导致摩尔纹的出现,稍微改变相机的角度(通过旋转相机)可以消除或改变已经存在的摩尔纹。

2.改变相机位置。通过左右、上下或前后的移动来改变与被摄物的空间关系,可以减少摩尔纹。

3.改变焦点。细致图样上过于清晰的焦点和高度细节可能会导致摩尔纹的出现,稍微改变焦点可以改变清晰度,进而帮助消除摩尔纹。

4.改变镜头焦距。可以用不同的镜头或不同的焦距设定,来改变或消除摩尔纹。

5.频闪现象

  在使用单反相机进行视频拍摄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些人造光源的环境里,液晶屏的画面上会出现按照一定频率不停闪烁的条纹,如果这时我们调节快门速度会发现,条纹的闪烁频率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这种频闪的现象与拍摄当地的供电频率有关。我们平时用的某些人造光源,比如:日光灯等,其实是一直在以一定的频率闪烁,只不过我们的肉眼感觉不出来罢了,而视频单反相机和摄像机等就会把它们忠实地记录下来。

  假如是在为美国或日本等采用NTSC制式的电视台拍摄影片,我们会将相机设定为NTSC制式,但如果拍摄现场却是在中国或欧洲等供电频率为50HZ的地区,那我们就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同样,如果是在供电频率为60HZ的地区进行PAL制的拍摄项目,也会经常遇到这个问题。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根据当地市电的频率来调整快门就可以了。比如说,在中国大陆和欧洲很多国家的供电频率为50HZ,我们只要把快门速度设定为50的倍数(1/50和1/100),闪烁的情况就会消失;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供电频率为60HZ,我们就需要将快门速度设定为60倍数(1/30、1/60和1/125)。

四.数码单反相机视频信号的记录与编辑

  数码单反相机视频信号的记录与编辑有自己独特之处,在前期记录时,需要尽可能用高质量且低数据量的数据信号。而在后期制作中,这种高压缩比的数据记录方式需要经过恰当的处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编辑需求,得到更高的画面质量。

1.存储卡

  数字单反相机都使用存储卡作为记录载体。比如:佳能5D Mark II使用CF卡作为存储卡,佳能官方要求进行1080P高清拍摄时,CF卡的实际读写速度至少要达到每秒8MB,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用5D Mark II拍1080P,每秒的数据量为48Mbit,所以至少需要133×以上的高速卡。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2 要选择高速的CF卡

  另外,也可以选择多通道的高速CF卡。这种卡虽然价格较高,但读取和写入的速度非常快,会提高前期和后期的工作效率,物有所值。

  存储卡要选择大品牌的,虽然它们都比较贵一点,但对数据安全是很有保证的。如果是一块质量不好的CF卡,可能会发生丢失素材的情况,这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虽然很多CF卡标称的读写速度都超过每秒8MB,但实际使用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使用写入速度较低的存储卡,短片拍摄期间可能在屏幕右侧出现5等级的指示框。它指示尚未写入存储卡的数据量(内部缓存的剩余容量)。存储卡的写入速度越慢,指示的等级上升速度越快。如果指示显示全部等级,短片拍摄将会自动的停止。如果存储卡的写入速度较快,指示等级将不会出现或上升的很慢。如果存储卡的读取速度不够,在回放视频时将会出现错误。所以,我们购买存储卡时最好带着相机,现场试拍一下。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3 多通道CF卡


  CF卡不但有速度的差别,还有容量的差别。对于图片摄影来说,使用多张较小容量的存储卡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案,因为把图片分开拍摄并保存在多张存储卡里,一旦发生存储卡损坏或丢失等意外情况时,可以减少损失。而对于视频拍摄来说则不同。如果使用小容量的卡进行记录,那么每隔一会儿就需要停下来换卡,不但很麻烦还会打断现场人员的情绪和状态,增加拍摄中的困难。所以,在视频拍摄方面我们建议选择16G以上的大容量高速卡。

2.后期转码

  在用单反相机拍摄好高清视频后,一般先要下载到电脑中,比如:佳能5D Mark II拍摄的视频文件是H.264编码,它采用的是4:2:0色彩取样和深度处理的帧内压缩编码。这种编码的文件很难被编辑,并且在调色之后画质会严重劣化,我们必须通过转码的方式来让素材流畅回放并在调色的时候维持高品质。

  关于转码的问题还存在异议,有的人认为只要经过转码之后画质必然会下降,其实不然。5D Mark II和其它的数字摄影机一样,前期拍摄中使用的文件编码要做到视频画质和文件体积的平衡,这样才能方便在相机中存储。编码中固然保存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压缩的方式并不适合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而后期的非编软件则不必过多的考虑文件体积的问题,所以采用的编码方式更加强调画质和运算效率。因此,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都提供了自己的后期编码来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我们所做的转码工作,其实就是把适用于前期记录的编码转换为适用于后期编辑的编码。佳能官方为EOS系列视频单反相机发布的多款后期应用插件也都是针对转码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想要用视频单反相机拍摄制作一部高质量的影片,转码是必须的。以5D Mark II拍摄的视频文件为例,将5D Mark II的源文件转码为Final Cut Pro可用格式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Final Cut Studio中的Compressor组件;使用佳能为使用Final Cut Pro的5D Mark II用户发布的一个独特的转码工作流程包5DtoFCP; 或者使用佳能公司为视频单反相机用户发布的一个Final Cut Pro插件EOS Movie Plugin-E1; 或者是免费软件MPEG STREAMCLIP; 也可以是5DtoRGB软件。

  既然有这么多种方式可以转码,那到底哪一种最好呢?在实际使用中该选哪一种呢?

  我们通过用同一台电脑把5D Mark II拍摄的高清视频文件转码为Apple ProRes 4444的视频文件,来比较一下刚才介绍的这几款转码软件。

  转码速度:转码同一段30秒的视频文件,Compressor用时1分43秒,5DtoRGB用时3分07秒,EOS Movie Plugin-E1用时37秒,MPEG Streamclip用时53秒。可以看出EOS Movie Plugin-E1和MPEG Streamclip的转码速度较快,5DtoRGB则是非常慢。

  转码质量:图24是一组这几个软件转码后的视频截图,我们还将其中的同一部位放大了,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画质上的差异。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4 视频截图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5 将图中的红色部分放大后的对比图

  通过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5DtoRGB的转码画质要明显优于其它软件,画面的色彩还原更纯正,保留了更多的细节,色彩噪点也较少,是最出色的。

  支持的格式:Compressor和MPEG Streamclip都支持多种格式的相互转换,而EOS Movie Plugin-E1和5DtoRGB都只能支持将少数几种单反视频文件转换为Apple ProRes的格式。另外,EOS Movie Plugin-E1不支持佳能EOS单反相机拍摄的标清视频转码。

  通过上面的一组对比我们已经知道该如何来选择转码方式了:在对于画质要求不高的项目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MPEG Streamclip或是EOS Movie Plugin-E1来达到快速转码的目的;如果想要转码为非Apple ProRes的其它格式时,可以选择使用Compressor或是MPEG Streamclip;如果想要得到最好的画质,应该选择5DtoRGB。

五.特殊效果

  一台单反相机能同时为拍照片和拍摄高清视频服务,为影像制作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在尽可能地把相机“武装”成摄影机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相机图片拍摄的功能,将两种功能结合起来,创作时间流逝特效和逐格动画等特殊视觉效果。

  我们在电影、广告或者是MV中常会看见一些表示时间快速流逝的镜头,比如:天空中的云彩快速涌动;一朵小花快速绽放;街道上的人流快速移动等等,这些都是使用间隔拍摄的方法完成的。间隔拍摄就是在某一场景,用固定机位和固定的构图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幅定帧画面,最后将一系列的定帧画面组成一段连续的视频。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6 在进行间隔拍摄时,我们要使用一个辅助 工具:定时遥控快门手柄

电影数字化的低成本之道(四)
图27 使用间隔拍摄方法记录的晚霞。将图片序 列转换成视频后,会在短短的数秒钟之内,看 见风起云涌、晚霞隐退的情景

  单反相机的视频功能的开发和进步,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段,还可以利用单反相机的特点,进行变速效果制作、电影的超宽屏制作等。

六.小结


  数字电影摄影机虽然已经出现有些年头了,但和胶片摄影机一样,一直只是高端专业产品,除了职业领域,普通人是没有可能“接近”它们的。而电影摄影也是这么一个行业,除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和行业内的人士,其它年轻人几乎不可能立志将它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是一个连爱好者都没有的领域。

  DV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为之兴奋,认为低成本电影创作的时代开始了。随后人们却发现硬件上的差距,极大地限制了这种创作的自由度(仅从技术角度上讲,非艺术讨论),而且影像品质的低劣使得DV电影很难得到大范围播放的机会。因此,DV时代虽然已经来临(现在几乎每个手机都有摄像头了),但严肃的个人电影创作却并未随之发展(排除网络流行的自拍或恶搞之类的影像作品)。

  从2007年到2008年,Red One和Canon 5D Mark II的相继发布,才真正让低成本的高品质电影拍摄成为现实。前者在好莱坞片场大显身手,后者广泛流行于低成本的广告和个人影像创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们不必像过去那样进入专业院校,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电影制作的技能,进而真正的进入电影创作行业,这将对电影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技术代表着电影技术的未来,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对此表示怀疑了。小型化、低价化是数字电影摄影器材的发展趋势。视频单反相机必定只是我们电影创作中的一个过渡产品,但它是新手们无师自通的最好装备,因为它是如此的廉价而强大,要知道你只是购买了一部相机,却被附赠了一台电影摄影机。不过和任何创造性的工具一样,要把它用好还是要看我们自己。大胆并有创意地使用它,来开创我们自己的电影之路吧。B&P
(全文完)

电影数字化 低成本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