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云
东莞广播电视台
【摘要】 本文以电视转播车车体设计为题材,介绍转播车车体设计时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文中以自身参与设计的车体为例介绍了底盘选择、工艺结构、功能布局、车厢配重、电源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并总结了美中不足之处,以供同行们借鉴。
【关键词】 转播车 车体 设计
笔者阅读过许多有关电视转播车的文章,鲜有关于电视转播车车体设计的题材。电视转播车的车体设计也是一门学问,车体设计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转播车的使用是否方便,结构是否合理,安排是否科学,甚至是否安全。而且,车体一经定型就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改变,因此车体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笔者参与了多辆专业技术用车的设计工作,现以我台电视转播车为例,谈谈车体设计心得和体会。
一. 底盘选择
通常,转播车改装用的底盘有两种,一种是客车底盘,一种是货车底盘。由于用货车的底盘改装比较灵活,且高档的货车底盘也可选配空气悬挂装置,所以大多数用户选用货车底盘改装。选定底盘的类型,还要确定底盘动力、承载能力和长度等参数,承载能力是重要的参数。对于底盘的承载能力,笔者收集了多辆电视车的技术参数(包括动力、重量、长度、高度等),发现有不少车的总重量大于底盘承载能力,也就是说底盘超负荷。一辆电视转播车的使用年限至少有十年,如果长期超负荷承载,等于长期存在安全隐患,肯定是不科学的。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初步计算后,我们决定选用250匹马力,总长度10.8米,承载能力18顿的4×2二类底盘车改装。当车体做好后,立刻把车开到电子地称称重, 重14.5顿!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安装,设备调试,整车装好全部设备后(包括摄像机等随车器材),再称,重16顿,证明选用的底盘承载能力合适。为保护好车上的贵重设备,减少由于路面颠簸导致的设备松动,在选用底盘时还特别选装了前桥和后桥的空气悬挂系统。
二. 工艺结构
电视转播车车厢的制作工艺有三种:钢骨架钢蒙皮、钢骨架铝蒙皮、铝骨架铝蒙皮。由此三种工艺生产出车厢的重量、抗形变特性等方面自然有所不同,而且各生产厂家都有各自的工艺,生产工序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厂家直接在底盘上完成车厢的生产安装,有的厂家先生产好车厢,然后把车厢吊到底盘上固定。除此外,车体结构上还有侧拉厢和非侧拉厢之分,两种结构比较起来各有利弊。侧拉厢式的车体,优点是里面空间大,工作起来舒适;缺点是侧拉厢容易形变引起推拉不灵活和漏水等问题;非侧拉厢式的车体就没有由侧拉厢带来的问题,缺点是车内空间小,在配置同样岗位的情况下,车厢相对要长一些。具体要视用户需求而定,高清车基本是侧拉厢结构,因为其所需空间较大,唯有侧拉厢结构才能满足。
三. 车厢高度
笔者在设计车体的时候,围绕一个思路:小而全!既要考虑车厢内的岗位配备,又要尽可能压缩车厢的空间。原因很简单,一个庞然大物行走在大街上是很不灵活的。如图1所示,底盘离地高度是92厘米(这个高度是根据所订底盘的型号确定的)加上槽钢(骨架)、地板的高度18厘米,机柜的高度2米,机柜上方是空调槽路30厘米,再加上车顶蓬、隔热层和栏杆高度20厘米,总高约3.7米左右。

四. 车厢空间
一般转播的岗位分为主导演、副导演、慢动作操作、字幕操作、调音、调像。车内如何布局,大家会依各自的工作方式而有不同的安排。但在设计布局时应把握一条主线:善用车厢内每一寸的空间。一辆电视转播车相当于一间功能齐全的导控室,一间标准的导控室有至少50多平方米,将其功能浓缩到少于25平方米的车厢里,空间太宝贵了!车内空间布局如图2所示。
1.导演区的安排 导演区大多数设计在靠近车头的一端,原因很简单,便于布线和安排监视器。一般导演区的连线较少,大体上都是监视器和控制器方面的连线,线路较少;而导演区又需要安装较多的监视器;无疑,这是一个最好的位置。顺理成章,慢动作和放像就分设在主导演的两侧,以便于与导演沟通。
很多电视转播车把UPS安置在裙厢,裙厢没有空调,对UPS和电池极为不利,况且这是提供制作用的主要电源更加要做好保护。有关电池的资料显示,电池在20℃到25℃范围内使用将获得最高寿命,温度超过摄氏25℃后,温度升高5℃,电池寿命就下降10%,温度升高10℃,电池的工作寿命将减一半。有鉴于此,在设计时选购了机架式的UPS和机架式的电池箱,利用了导演区的控制台下面的空间,安置了UPS和电池,使其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导演区机架后面一般留有检修通道,如果仅仅作为检修通道,那就浪费了空间,这部分除了用于检修外,正好用于放置摄像机等转播器材,因为这些器材在转播期间都在车厢外使用,所以在使用期间不会堵塞检修通道,这样就充分利用空间。
2.字幕区的安排 由于字幕在电视转播中也很重要,设计上安排了主备两台字幕机,两台字幕机可以同时上字幕,增加了字幕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在两个字幕岗位之间预留了一个辅助的岗位,在此配备一个矩阵控制面板。这样,此辅助岗位既可负责字幕的审查把关,也可作为应急信号或者大屏幕信号的简单切换。
3.音响区的安排 主要安置了常规的调音设备和录像机设备,还安装了传输用的光端机和通联用的无线对讲基站。把光端机和无线对讲基站安排在此的目的是为了平衡技术区和音频区的装机密度,增加技术区的空间。
4.技术区的安排 按理,技术区的布局也一样可以按照导演区的安排,设计安装4个半机架。由于当时考虑到技术区的美观,在设计技术区布局的时候采用了4联立柜居中的方案。但直到投入使用之后,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取舍,原因:没有充分利用这半边机架的空间。把技术区按4个19寸机架居中安装,等于把半边机架的空间平分在立柜两边,这两边的宽度只有15厘米,这个宽度安装不了什么东西,这样就牺牲了半边机架的空间。实际上如果把这两边的15厘米集中起来靠在一边,就有30厘米宽(约半边机架的宽度),这半边机架的空间足可以安置隔离变压器(空调用)和蓄电池(液压升降装置用),而不必将其装在车体的裙厢。如果这样,裙厢就可以释放更多的空间,以放置转播用的设备。

[Page]
五. 车厢配重
配重平衡代表什么?当然是行车安全了。设计的时候,考虑配重平衡也是很重要的,电视转播车的高度比一般的货车要高,设备都是层叠安装在机柜内,整辆车的重心自然比较高。如果配重不平衡,行走在倾斜的路面上或者有些坑洼的路面,那就相当危险。从图2可以看出,左侧的设备比右侧要多,在设计中把较重的参数稳压器安装在右侧裙箱里,就起到很好的配重调节作用。
六. 电源系统
电视转播车的车体设计施工,一般包括系统的用电部分,下面介绍转播车的电源系统。通常,外出现场转播的环境复杂,用电对象众多,线路零乱,环境恶劣,加上用电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用电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电视转播车一般都承担重要的转播(或者录制)任务,对用电提出了稳定和不间断的要求,因此,必须配备稳压和UPS后备电源,条件许可的还可以自备小功率发电机。如图3所示,电源系统采用了参数稳压器+在线式UPS的方案。外接电源先经参数稳压器稳压和滤波,输出分两路,一路直接输出,作为设备的备份电源;另一路输出给UPS,再经UPS逆变输出不间断的电源,作为设备的主用电源。除了上述安全措施之外,一个完整的电路还应该考虑当设备出现问题时的应急措施,所以在电源电路设计上考虑了当稳压器(或UPS)出现问题时的旁路装置。假设稳压器(或UPS)出现问题,可以立刻关闭输入到稳压器(或UPS)的电源,启动旁路装置,以保证用电。在整个系统建好后,进行模拟停电试验,结果表明当外部电源断电后,完全不影响系统的连续正常工作;当稳压器(或UPS)的输出断电,能立刻通过手动旁路,保证系统工作正常。在电视转播车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历了多起在转播过程中外接电源断电的事故,由于转播车的电源系统有充足的安全措施,所以这几起事故并没有影响转播的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运用,整车的运行效果较好,但美中不足之处有:1.选用的底盘变速器的档位过多(8个前进档+1个爬行档+2个倒档),在市区行走要经常换档,尤其在起步时更加容易体现,起步要从1档换到6档才能达到市区行驶的速度(时速60公里),起步明显滞后于其它车辆。在平原地区行车(特别是在市区),可选用档位少一些的变速器;如果经常在山区行走,就应该考虑挡位多一些的变速器。2.主上落门上方缺少雨蓬,下雨的时候,如果工作人员进出车厢,雨水很容易洒落到转播车里面。3.车厢的高度偏高,如果再压缩,可以降低20厘米,可以避免经过那些很矮的隧道的麻烦,不需要绕道而行。4.字幕区安装监视器用的机架高度(10U)太高,稍有遮挡字幕区工作人员和副导演观看导演区监视器的视线,实际上设计8U高就足够了。5.在设计时仅考虑美观这一因素,浪费了技术区半边机架的位置。
电视转播车车体的设计基本牵涉上述几个内容,正确把握和协调好这些关键因素,将给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使你的车体设计更加成功,更加科学,更加安全。文中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