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电影公司已经两次对好莱坞造成巨大冲击,凭借英国编剧Guy Ritchie敏锐的眼光,他们把伦敦地下黑社会的故事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这次《夹心蛋糕》能否超越前作,再创辉煌?从同期到后期24bit的声音制作使其至少拥有了技术上的优势。
“夹心蛋糕”,隐喻罪恶的黑社会许多阴暗层面。故事发生在现代伦敦,一个能说会道、世故练达的毒枭“X”计划安安稳稳地捞取一笔现金,以便早日退出江湖,但当一次很简单的毒品交易竟横生波折后,X意识到他不得不打破陈规,放手一搏。这不仅关系到江湖名声,更是为了自保性命。
这就是导演 Matthew Vaughn最新影片的故事梗概,剧本改编自英国作家John J. Connolly 2001年一部饱受争议的同名小说。由Daniel Craig、 Michael Gambon和Colm Meaney主演。在制作了 Ritchie的《两只大烟枪》(《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1998) 和《偷抢拐骗》(《Snatch》2000)之后,来自伦敦的 Simon Hayes在《夹心蛋糕》的前期录音中同样显示了他一贯的精湛技艺,当然对于我们的采访,他更是口若悬河:“《夹心蛋糕》讲的是一个被称为‘X’的可卡因贩子,总是说自己能进退自如。他不是个疯狂的家伙,并不喜欢没完没了地打打杀杀。厌倦了黑社会的日子,同时觉得自己赚的钱也已经够多,他想全身而退。这算得上是对黑社会的严厉控诉吧,告诉人们一旦卷进去,想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像《两只大烟枪》和《偷抢拐骗》等影片,这不是喜剧,影片并不想把罪犯塑造成英雄。导演Matthew Vaughn其实更希望能给人们敲一个警钟。这回导演是Matthew Vaughn,而不是Guy Ritchie,虽然他们俩都来自SKA,但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不过他们俩以前还是有过很多合作。比如Vaughn曾是《两只大烟枪》和《偷抢拐骗》两部片子的制片人。”
数字制作者
|
Chris Burden, Danny Sheehan, Sven Taits(助理混音师)与Matt Collinge |
|
Arthur Turner、Simon Hayes 以及他们身后放置录音设备的推车 |
|
在《夹心蛋糕》少有的一段ADR补录中, 吊竿话筒员Robin Johnson正为 Daniel Craig (饰'X')录音。 |
除了制作班底大致相同、同样的着眼于伦敦黑帮生活,前面提到的三部影片在对待前期录音的态度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参与了所有SKA出品影片的声音工作”Hayes称,此话所言非虚,“这个公司不相信后期配音的制作工艺,他们觉得如今充斥着太多ADR的电影”。
Hayes临时改变话题补充道:“声音制作不严谨可能是英国电影最近在国际市场不走俏的原因之一;ADR制作我们比不上美国,有时我们做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粗制滥造。一方面是制作成本预算变低的缘故,另一方面做事的人积极性也不比以前了。”
回到他为SKA工作的话题,他解释说:“我们试图捕捉演员现场演绎的,最真实生动的原始素材,如果能做到这点,你就能做出更好的电影。我们身边有一支非常出色的技术和制作队伍,大家都想得到这样的声音,而不是嚷嚷着‘瞧,我们反正后期要配音;发电机随便放哪儿都无所谓,串点音就串点音吧;控制交通保证现场安静?太麻烦了吧?’这理念主要来自两位制片人,Adam Bowling和David Reid,他们都是技术人员出身,完全懂得抓住原始表演的重要性。”
那么Hayes是如何着手《夹心蛋糕》这部影片—不用ADR,而仅仅是靠他的忠实伙伴,也就是那两台Nagra外景录音机的呢?“Nagra V不像其它的硬盘录音机带有风扇,所以它工作时其实很安静,”他开始介绍他的经验:“我用它主要是想在这部电影中用24bit 量化深度录音,这一点用DAT是做不到的。但我们保持采用48kHz采样率,这有两个原因:首先,Avid和Pro tools上还不能用96kHz—至少我们目前在电影中使用的设备看起来还不行。另外我个人坚信96kHz太学院派了,你真能听出什么差别吗?我承认在音乐中是能听出差别的,但是在人物对白中,我想高采样率也不见得会让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采用24bit的字长却有明显不同—能获得更大的动态,这就是说录音师不用老纠缠信噪比的问题。你可以不必刻意提升增益,保持原本的电平录音就行了,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你可以放好推子的位置,其它的就让演员去掌握吧。我讨厌有的人几乎在淡化演员的表演—演员说话轻的时候,就将增益开大;演员说话响起来的时候,再把增益开小。演员抑扬顿挫地表演时,那就是他所诠释出的东西,也正是我录音时所追求的东西。
走出录音棚
Hayes进一步阐明他的理念,还是关于同期录音:“我比较喜欢近距离拾音,而且要拾得干净,剩下的交给演员和机器去做就可以了。用24bit的量化深度,你能从Negra V上获得超过100dB的动态范围,再加上我用的是Shoeps话筒—它本底噪声小、录出来的声音丰厚饱满,以这样的组合开始录音真的很棒。”
Hayes还表示他讨厌用无线话筒:“我觉得这也是现在很多电影更乐意选择ADR的原因之一—人们太依赖无线话筒了。虽然无线话筒就其本身技术而言非常可靠,但让人头疼的是在影片里你总是得到处藏话筒,而且演员身体转动时衣服会发出沙沙声。不论你的信号接收器有多好,话筒有多好,当你把它们藏在衣服下面的时候,这种沙沙声总是难免的,所以我不用无线话筒。当然,偶尔也有可能会用,但这种情况极少—一部电影里大概也就用一、两次。”
在《夹心蛋糕》这部影片中Hayes所依赖的不是无线话筒,而是两个经验丰富的吊杆话筒员—Arthur Turner和Robin Johnson:“他们一个负责A轨,一个负责B轨。这就是为什么Nagra V对我来说特别适用的原因了—我不需要更多的声轨。外景我们用的是Sennheiser MKH-70话筒,演员的转身不会再带来杂声。我们录外景通常选用新的MKH-70和MKH-60话筒,录内景则一直选用Schoeps CMC5,和MK-41超心型指向的话筒—我们觉得在内景使用枪式话筒并不合适。”
Hayes称在《夹心蛋糕》为期八周的拍摄过程中,他只有两次用到了两条以上的同期声轨。正如预料的那样,Hayes用他聪明的头脑设计了简单的方案,这种做法并不多见:“我们现场使用另一台Nagra V录音机做备份录机,这样两台Nagra连成一个四轨的录音机,录到硬盘上。凡是基于计算机数据格式的录音都必须做个备份,这是我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不光是可靠性不成问题,即使丢了一个硬盘我们也能应付—假如摩托车在送片时发生了车祸,我们还有一个备份的硬盘。”
24比特的拥护者们
从前期到后期,在Hayes与音响监制Danny Sheehan的共同努力下,《夹心蛋糕》的声音录制工作以硬盘为基础完成了,Danny Sheehan是英国Soho-sited Phaze的两个仅有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