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直面高清

2004-03-05 周勤 温州电视台 依马狮网


    2002年上半年,我台筹拍电视散文《山水文成》。文成是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故乡,那里不仅有刘基遗留下来的许多人文古迹,更有全国落差最大的百丈飞瀑,风景俊秀雄伟,充满阳刚之气,有别于一般秀丽甜美的江南风光。当时为了获取最佳的拍摄效果,我们使用了标清世界里的顶级设备:数字Beta摄像机DVW-707P。节目制作完成后参加了当年度的国家技术质量金帆奖评比,获得二等奖。这个意外的成绩对我们来说是个极大的鼓舞,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与兄弟台之间存在的差距。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直面高清
2003年年初,我们开始筹划拍摄电视散文《走笔楠溪江》。楠溪江是温州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走笔楠溪江》立足于展示楠溪江的水。通过各种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水的形态展示,折射出楠溪江对两岸民众生活、性格乃至文化的影响;凸现温州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本源。在Sony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我们有幸使用了目前世界顶尖的高清晰度摄像机来展示楠溪江独特秀丽的山水人文。
    2003年4月中旬,在经过了几个月的默默期盼后,整套高清设备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运抵温州。这其中包括一台高清摄像机HDW-750P、一台高清编辑机HDW-M2000P和一台14寸高清监视器BVM-D14H5E。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高清摄像机,在这之前,我对它所有的了解仅仅限于几篇技术文章。当这台期盼已久的机器终于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发现它的工作重量竟然只有5.4 kg。而以往我们使用的Betacam-SX摄像机的工作重量是6kg,Betacam-SP摄像机的重量更是在10kg以上。按照以往使用标清设备时留下的印象,性能越好的机器往往重量也越重。比如2002年我们使用的数字Beta摄像机,就要比Betacam-SX型号摄像机的工作重量超出许多。按照高清需要处理的海量数据,想象中高清摄像机的工作重量至少也得跟数字Beta摄像机的工作重量相当甚至更重。现在的5.4kg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更加轻的工作重量对于摄像人员来说意味着更加灵活的移动性、更长久的拍摄时间和更少的体力消耗。这令人颇感意外的第一个照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几天,我对机器进行熟悉和试拍。我想,高清设备给我带来的冲击就不仅仅是“欣喜”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为了对高清摄像机有个大致全面的直观感受,我用高清摄像机试拍了一个关于古玩收藏的专题短片。
    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磁带长度,虽然不像使用SP磁带的Betacam-SX那样可以拍摄一个小时的内容,但48分钟的容量足以使我们在拍摄时有了更充裕的选择。不再像以前使用SP时那样需要频繁更换磁带。
    其次是高清系统采用的16:9的构图方式。相比于4:3的画面构图,16:9的画面构图方式显得非常大气,同时也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这在交代整个场面环境时显得非常有力。并且16:9的构图方式与电影的构图方式更为接近,也更符合将来的收视习惯。
    在《古玩》一片中有许多场景需要在收藏者家中拍摄,由于伸展空间较小,16:9的画面构图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以往在4:3世界里可能需要几个镜头才能表现完整的场景用16:9的构图只要一个镜头就能交代清楚。而且展示的更加完整,更具整体感。
    最重要的一点是:长久以来,所有的电视从业人员都在期盼的电影胶片似的细腻感,在高清摄像机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2年令我们赞叹不已的数字Beta,现在看来就像VCD一样显得有些模糊不清。220万像素使得高清摄像机可以轻易地将以往标清设备无法表现的细节一一展示。这种感觉在标清和高清两种设备对比时尤其明显。在《走笔楠溪江》中有几组镜头表现的是温州的一种特色小吃:纱面。脸盆大小的面团经过农妇的巧手最后变成了如织女的纺线般纤细的纱面。由于面条非常纤细而密集,用标清设备表现起来往往容易混为一团展现不出纱面的特质。而高清摄像机清晰漂亮地将纱面迎风飘扬的场面表现出来,尤其在纱面密集的地方仍然能很好地展现纱面的细节。
    画面清晰会给我们表达主题带来很多好处,但也会有副作用的一面。在标清设备中不太需要考虑的蚊虫飞舞问题,在高清世界里则因为我们选景大自然而屡屡碰上,导致很多漂亮优秀的画面最终舍弃无法使用。这也对我们传统的拍摄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清世界里,许多标清世界里不太在意的问题需要重新考量,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除了清晰细腻这一最直观的特点。高清摄像机对色彩还原得比较真实、柔和、自然。不会出现虚假的色彩感觉。对亮光处和曝光过度的地方处理也比较让人满意。觉得总体来说机器的宽容度比标清的设备要好。在《走笔楠溪江》一片中,由于整个主题贯穿在对楠溪江水的展示之中,我们拍摄的大部分时候是在与自然相拥,与水为伍的过程中度过。高清摄像机能够基本将我们肉眼看到的感觉真实地反映出来。在有些光线反差特别大的时候通过参数的适当调整,高清记录下来的画面显得过度柔和,层次分明。此外,天气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变化也对高清摄像机的耐用度和适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令我们欣慰的是Sony HDW-750P高清摄像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另外,高清摄像机丰富全面的参数菜单设置为摄像师前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许多在以往标清设备里要通过其他辅助设施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通过调整摄像机的参数菜单就能完成。这使摄像师的创作手段变得更加丰富,更多优秀的画面将会通过摄像师的前期努力而呈现在观众面前。
    至于许多高清技术文章中谈到的关于调焦困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尺寸在60英寸以下的电视播出系统来说这不算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拍摄之中,由于受到人员和环境的限制,我们不得不经常使用只有9英寸大的标清监视器来监视整个拍摄过程。几次使用下来,我们发现,这样的监视器对于高清摄像机来说简直毫无用处。除了能知道个大概构图,你既无法用它来核实焦距是否对准,也无法确定参数调整后的状态是否准确,一些没用的细节是否已经去掉。例如:有一次我们摄制组经过千辛万苦攀登至楠溪江边上的一座山顶。几乎是站在两边都是悬崖的山脊上架好了摄像机,想拍摄一个楠溪江蜿蜒曲折的镜头。结果当天虽然天气晴朗,但能见度不太理想。整个江面上灰蒙蒙的。由于整个构图需要推长焦,监视器上呈现的画面一片模糊。技术人员打开摄像机的菜单对GAMMA和彩色矩阵的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结果从9英寸的标清监视器上看起来相当令人满意。不仅原来的灰蒙蒙的感觉没有了,整个色彩和层次都显得明亮清晰而分明。当时依照这种模式拍摄了好几组镜头。但是回去在14寸的高清监视器上回放时发现整个片段布满颗粒,根本无法使用。而Sony公司提供的14寸高清彩色监视器由于体积过于庞大,在野外拍摄时还得携带发电设备,使用起来实在不太方便。所以在大多数场合下我都直接使用寻像器来进行焦距调整,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觉得太困难。[Page]
    而对于由于光圈敏感程度造成的景深较小的问题,个人以为这样反而提供了更好的层次感。那些从远到近整个画面构图当中的所有物体都清晰无比的镜头不见得就是个好镜头。相反,根据剧情需要,我在平时的拍摄中还经常使用电子快门等辅助设施来缩小景深,以期获得更加虚化的背景效果,更好地体现前后景的区别。
    后期制作时我们来到Sony公司北京办事处,使用他们提供的XPRI非编系统。也许是熟悉了在标清世界里制作软件的无所不能。初次接触这套高清非编后我们常常惊讶于它对我们提出的许多要求显得无能为力。虽然听说已经是去年的改进版,但在节目包装特技和中文字幕支持方面还相当不尽人意。相对于高清摄像机的优异表现,XPRI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经过一个多月与高清的亲密接触,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高清设备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它那让每一个电视工作者无法抗拒的魅力。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觉得高清摄像机的整个特质通过《走笔楠溪江》这部电视散文的摄制尚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我们期待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机会弥补这个遗憾,进一步对高清设备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我们也坚信高清将为整个电视行业带来划时代的革命,我们期盼着高清的世界早日到来,也期盼Sony公司在高清领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编注:《走笔楠溪江》获得全国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专题类第一名—金帆奖,第二届“Sony高清杯”高清节目制作佳作奖)

Sony 索尼 HDW-750P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