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浅谈2009年“金帆奖”评审之测量

2010-04-20 李天罡 刘操 王宏升 依马狮广电网



  每年一届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以下简称“金帆奖”)是为了促进各电视台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考核各电视台整体技术水平、综合实力的全国电视行业最高技术奖项。同时,总局科技司每年都会颁布相关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来进行相关的指导。

  2009年度“金帆奖”于10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进行客观测量工作,10月26日至10月29日在长春市进行主观测评工作。吉林电视台作为2009年度“金帆奖”协办单位,参与了部分奖项的客观测量工作和大部分奖项主观测评的辅助工作。现在就把整个测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十一长假刚过,我台的两位工程师去北京协助“金帆奖”的客观测量工作。这两位工程师以前在台里一直参加由省局组织的省内选拔“金帆奖”参评磁带的客观测量工作,对《办法》中相关规定也有一定的了解。负责“金帆奖”客观测量的其他几位评委是“金帆奖”测量组的老班底,已经多次参加客观测量,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2009年度“金帆奖”共设立六个奖项:

  一.标准清晰度电视录制技术质量奖,包括:新闻类、专题类(另设最佳声音奖)、综合文体类(另设最佳灯光奖)。

  二.高清晰度电视录制技术质量奖,包括:新闻类、专题类、综艺类(另设最佳灯光奖)、体育类、电视剧类、声音类。

  三.视频图形制作技术质量奖,包括:片头类、动画片类。

  四.播出技术质量奖

  五.金帆综合大奖

  六.组织奖

  其中,第二项中的高清声音奖和第三项中的视频图形制作技术质量奖是在北京进行主客观测评的,测评工作已完成。

  2009年度“金帆奖”客观测量组成员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的工程师组成。分成3个组:播出组、标清新闻及标清专题组、高清组(含标清综合文体)。客观测量系统图如下图所示:

浅谈2009年“金帆奖”评审之测量

浅谈2009年“金帆奖”评审之测量

  除上述设备外,还备有SONY HDW-M2000P和Panasonic AJ-HD1200AMC高清录像机,以完成对高清类节目客观技术指标的测量。

  通过3天的紧张测量,3个组都完成了全部参评磁带的客观测量工作。下面就把测量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 引带部分存在的问题

  (一)图像问题

  标清节目中引带部分的彩条录制成100/0/100/0。不符合《办法》中“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75/0/彩条”的规定。

  经分析可能有2种原因,一是录制的彩条源就是100/0/100/0;二是参评的标清节目是由高清版节目下变换而来,直接将100/0/100/0彩条录制到标清磁带,忽略了标清节目100/0/75/0/彩条的问题。

  (二)声音问题

  1.录制的千周电平不标准

  (1)部分参评带引带部分千周电平录制成-18dBFS,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Panasonic参评磁带上。查询了往年的《办法》,2008年前,为了适应当时SONY公司和Panasonic公司各自产品中对基准声音电平的不同规定(-20dBFS和-18dBFS),《办法》中规定了上述两种音频基准电平。2008年后《办法》中规定“音频校准信号为基准电平+4dBu(-20dBFS)的1000Hz正弦波”,所以应将Panasonic录像机基准电平调整至-20dBFS标准;

  (2)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基准电平(如-19.5dBFS,-16dBFS等),应在录制时注意。

  2.立体声节目时的千周

  《办法》中规定“立体声记录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其左声道宜采用约每间隔3秒间断约0.25秒作为识别”。本次“金帆奖”评奖有多家电视台选送了立体声节目,体现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但有一些没有按照要求制作左右声道的识别信号。其实我们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不清楚0.25秒的闪断信号如何产生。经过咨询,我们得知,TEKTRONIX公司和LEADER公司的同步机就可以产生这种闪断信号。

  (三)时码问题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个别电视台选送参评带彩条的时码起始位置虽然是从00:00:00:00开始的,但和前边的引带时码不连续而被扣分。

二. 节目部分存在的问题

  (一)图像

  1.复合信号电平超过800mV。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画面上叠加的字幕信号引起的超标。

  2.复合信号电平全程小于600mV。主要原因是后期制作时,为了使复合信号指标不超标,将复合信号压得过低。

  3.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底电平)不合格,出现负值。

  4.RGB信号超标

  RGB信号指标直接关系到图像质量,也是目前衡量一个节目技术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引起RGB信号超标的因素有很多,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RGB指标。为了使一部片子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前期拍摄时最好能携带便携RGB指标监测设备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监控。目前TEKTRONIX WFM系列和LEADER LV53系列便携波形监测仪都有此功能。

  前期拍摄时要根据拍摄现场的环境、照度等因素调整摄像机参数,而且要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摄像机,使前期拍摄图像的RGB指标符合要求。

  在演播室内拍摄主持人图像时,摄像机的光圈最好采用手动方式调节,以达到最理想的图像质量。

  目前,非编工作站和绘图系统工作在RGB彩色环境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非法”的视频信号,这主要是因为基于计算机的编辑、包装和绘图系统工作在“宽泛”的RGB彩色环境中,经格式转换后,会产生一些“无效”的色彩信号。正是这些“无效”的色彩信号引起RGB指标超标。有的系统软件中有广播安全色选项,可以避免RGB信号指标超标。如果没有,可以使用一些RGB监测设备,来实时监视RGB指标。

  如果前期拍摄的画面不理想(存在偏色、灰度、对比度等问题),建议使用具有能够调节RGB参数并有校色功能的非线(包装)设备来进行修补和调整,并用具有RGB监测功能的设备来实时监视RGB指标。这样制作出来的节目,既可以使客观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又不影响主观图像效果,甚至还可以提高主观图像效果。

  (二)声音

  1.声音电平超标

  《办法》中对标准清晰度节目音频电平的规定为:“CH1/CH2(左声道/右声道)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得超过-6dBFS”。本次测量,声音超标的参评带大部分声音电平都是瞬间超标,这主要是在后期配音(乐)时没有注意引起的。还有个别电视台整体声音都大于-6dBFS,这是《办法》中规定的声音电平不了解所造成的 [Page]

  2.声音电平较正常值偏低(-20dBFS上下),节目中声音电平大部分时间都低于-20dBFS。主观测评时,这些节目会由于听感偏低而被扣分。

  3.节目声音的国际声道问题

  (1)根据《办法》中的规定“除新闻类节目外,声道2必须录有国际声。综合文体类的现场直播节目,允许声道2记录与声道1相同的混合声”。有部分电视台选送的非新闻类参评带没有按照规定制作国际声道(只有声道1或声道1与声道2相同)。节目中如果有记者现场出镜或演播室内主持人解说时,声道2可记录与声道1相同的混合声。当其他媒体使用时,可以擦除2声道声音并再次配音,也可以在原有画面上增加字幕来起到解说目的。

  (2)立体声节目

  《办法》中对立体声节目的规定为“对于立体声节目,声道1记录左声道信号,声道2记录右声道信号”。而对非新闻类节目的立体声国际声道未作要求。目前行业内没有对立体声的国际声道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大家在制作立体声节目时,一般都将声道3作为左声道的国际声道,声道4作为右声道的国际声道。除了制作环绕声节目和一些特殊需求外,大家都按照上述模式来制作立体声节目的国际声道。此次客观测量,有2个台选送的立体声节目就是按照声道3作为左声道的国际声道,声道4作为右声道的国际声道来制作的。

三. 其他问题

  1.参评磁带节目无结尾或片尾黑场不足30秒。

  2.参评磁带节目的起始点没有从时码00:01:30:00处接入。

  3.参评磁带节目时长达不到评奖规定的要求。

  4.参评磁带节目时长过长(有的专题时长超过4小时)。

  5.个别电视台选送的新闻类节目尽管时长在规定范围内,但有明显的删减痕迹,不是一档完整的节目。

  6.参评申报表没有按照2009年下发的统一格式进行申报,给客观测评带来一定的困难。

  7.部分参评磁带存在申报项目“跑题”。应归纳到“动画类”的,申报表上申报的却是 “专题类”等。

  8.一些节目申报表上出现了节目声音申报错误,尤其是对立体声节目的申报。分析原因,有少数情况是申报人对立体声概念的不理解,认为只要2个声道都有声音就是立体声节目,更多的原因是笔误。但这样会给客观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参照《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我们在主观测评专家评委下榻的酒店租用了3个中型会议室,搭建了3个主观测评会场(含一套高清环绕声监听系统)。虽然酒店内的会议室监听环境不能严格满足环绕声监听要求,但经过专家评委现场试听,认为基本满足要求。同时,我们也认真核实了3个会场的电力等情况,做到了万无一失。

  经与各位客观测量老师的交流和协商,我们选用了如右表所示的主观测评设备。

  主观测评中所有专家评委测评所使用的监视器是Panasonic公司的50英寸专业等离子大屏(TH-50PH11CK)。其中,标清测试组配备了TY-FB7SDC SDI输入卡,综艺和高清组配备了TY-FB9HDC HD-SDI输入卡。

  经过了紧张评审工作,2009年度“金帆奖”评审在长春圆满落下帷幕。通过此次评审活动,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要想在“金帆奖”评审活动中获得好的名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认真学习和了解总局科技司每年下发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奖励办法》,特别要注意其中变动的部分。本次客观测量时,绝大部分扣分都是因为没有仔细参照评奖办法执行所造成的,这部分扣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参评节目要选取好的主题,这样可以增加主观测评印象分;

  3.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要多使用RGB监测仪器。拍摄及制作设备要选取一些状况较好的设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客观技术指标。同时要注意一个易被忽略的环节,用于录制参评带的录像机也要调整好相关参数指标。

  本次评审活动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临时搭建的环绕声系统稳定性不好,缺少相应的技术保障人员。我们是在10月25日晚搭建好的环绕声监听系统,当晚领导审查后认为达到了理想的效果。26日上午开始测评的时候,整套系统突然又出现声音相位偏差、声音电平匹配等问题,厂家人员当晚赶到,连夜解决了问题,耽误了一些时间。

  随着SONY公司的蓝光盘和Panasonic公司的P2卡在国内份额的日益增加,“金帆奖”是否应该引入对蓝光盘和P2卡等新存储介质的技术质量测量?测量依据的标准是什么?鉴于我国目前尚无高清晰度节目磁带交换规范,故高清晰度节目的评定暂以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明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奖励办法》能否出台相关高清晰度节目的客观评定标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希望本篇文章对以后参加“金帆奖”评奖活动的各兄弟台,以及即将协办“金帆奖”的兄弟台能有所帮助。

 

金帆奖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