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合肥电视台技术规划与设备选型

2009-12-29 丁欣 合肥电视台 依马狮广电网


一. 技术规划发展方向
    携带新传媒技术形态的新媒体与电视竞争的时代到来,电视媒介的技术更新显得尤为必要。电视行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广电传媒业发展、电视拓展受众市场、增强传媒竞争力的核心推动力,特别是当以手机、网络为视频传媒载体的新媒体形态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已然渐变为手中眼中的传统媒体,如何更新运用技术,构建着眼长远的电视台现代传媒技术理念与配置。

    在这个技术发展浪潮中,合肥电视台专业设备的更新、更替与改进,必须着眼事业中长远发展,合乎中长期行业变化发展规律,符合我台现有的情况,确保新技术新设备从构建到使用的顺畅贯通、新旧交替的顺利衔接等。从目前的电视传媒技术形态而言,数字信号记录方式与介质载体成为所有技术的核心,以前是模拟信号,磁带是主要介质,目前是数字信号,光盘与硬盘卡成为主流介质载体,并围绕介质与网络化设备构建新技术体系。因此,选择介质载体成为构建整个电视台视频技术体系的核心。

    目前,我台设备类型比较老化,主要是传统的模拟摄录编设备。随着电视事业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我们需要能够跟上电视传媒数字化技术发展脚步。行业竞争势态,与自身发展的需求都要求我们抓住这合理时机,遵循我台自身的技术制作要求,逐步构建立足长远竞争发展的更新更现代的技术体系,而眼下我台建设新的广电大楼恰恰是一个难逢的契机,利用技术空间的更新变化,顺理成章的逐层更新技术设备,形成全新电视传媒
形态。
二. 介质选择
    从目前的电视事业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是要以结合无磁带网络化制播模式为新的技术规划理念。所以,从这个技术发展方向来说,磁带的更新换代已是一个趋势。对于我们而言也希望能够选择一个能够替代磁带的,又能与网络化制播无缝连接的一种介质。因此,我们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实践来寻求一个较理想的规划理念。

    现在专业广播电视应用中在是磁带、硬盘和即将广泛应用的光盘,以及快速发展的各种半导体固态存储介质。这些存储介质各有特点,硬盘和卡式半导体存储器轻便快捷十分突出。但是,作为专业广播电视应用的通用媒介,电视台对于通用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价格低、便于携带与易保存等属性。同时,运行成本也是必要考虑的因素。我们需要的是买得起,用得起的通用介质,而不是价格稳高不下卡式半导体存储器。

    然后,我们针对存储介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比较符合我台的技术需求发展与规划理念。第一,专业蓝光盘可以随机存取高分辨率视频、元数据(包括低分辨率视频)、以及音频。第二,专业蓝光盘的非线性特性在其处理视音频内容时能产生巨大效益。当信息记录到光盘上时,该信息记录的物理位置并不重要。并且能够比磁带更方便、更快速地存储和查找素材。第三,元数据:媒体资产的标识。元数据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使用户通过搜索容易理解的信息,如关键词、标题、图标、日期时间位置标志或拍摄标识,快速寻找所需的素材。元数据创建于制作的采集阶段,无论是通过采集设备自动生成,还是通过采集制作人员人工输入,数据只能输入一次。一旦这种元数据存在于光盘媒体上,它可以根据需要在制作过程的任一阶段,以及光盘自身寿命期内的任何时间进行存取。因此,当对光盘媒体进行存档的时候,元数据就成为查找、重新定义素材的宝贵工具。此外,元数据可以在制作中的任何时候添加或改变。光盘在记录位置、格式上具有非相关性,并且在可以大量存储元数据方面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元数据可以以多种形式分配管理—适合我们的不同需要和应用。这种灵活性对于实现真正的工作流程创新十分必要。第四,低码率编辑:低分辨率数据的轻松编辑。随机存取和元数据是低码率编辑的基础:一种可以对低分辨率数据进行离线编辑的技术,也可称做低码率数据编辑。低码率数据量比高分辨率数据量小,使其更容易操作和通过标准TCPIP网络传输,可实现高达30倍于实时速度传输。因为低码率和高分辨率数据是同时记录到光盘上的,而时间码也同步记录,可以首先编辑低码率数据,而后自动编辑生成基于低码率编辑结果的高分辨率节目。与我台的工作方式及规划理念相一致,低码率节目编辑可在现场由任意一台专业光盘摄录设备或笔记本非编完成。这种概念简单而有效。

    总体来说专业光盘比磁带体积小、重量轻、更便于携带。记录容量大。存储性能稳定。信息记录安全可靠。性价比高。同时在去年的上海电视节了解到,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已经用专业光盘作为新的媒体介质,进行节目的发行与交换。这是电视传媒技术的更新,也是本台融入现代化科技化进程的标志之一。
三. 设备选择与使用
    对于专业光盘摄录一体机,在一张容量为23GB的专业蓝光盘上可以记录45分钟IMX 50Mbs格式的高码率画面。在摄像师们使用时感觉该机器在重量上要比以前传统摄像机要轻,在前后配重上设计比较合理,菜单能够轻松掌控。

    在我们一年多来的使用中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台内新闻拍摄的要求,并使得我台新闻节目画面质量上了一个新的档次。PDW-539P摄像机虽然在记录介质上由磁带变成了更为23G的专业光盘,但是在传统操作上却与原来的摄像机很类似,使得我们记者在设备更换后能够很快上手并掌握该机器的用法。
主要功能:
    成像器件使用了标清领域最先进的Power HAD EX系列CCD,像素达到了120万,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的确有很大提升。

    通过我们前期的测试发现PDW-539P的调制深度超过了70%,它能够更清晰和真实的再现画面细节。调制深度的提升是得益于该机器上使用了宽高比为43的CCD,使得在进行标清拍摄时CCD所有靶面均处于工作状态,不会像使用169CCD拍摄标清画面时损失像素。

    此款专业光盘摄像机在信噪比上有提升到了63dB。

    对于拍摄强光时容易发生的垂直拖尾电平值也提升到了-140dB。

    拥有16区的彩色矫正。在拍摄一些非新闻类节目如纪录片时,通过调整彩色矫正菜单,能够让画面颜色更加符合节目的需要。比如在夏天要拍摄一个秋天黄叶的场景时,可以通过彩色矫正让画面中的绿色变为金色而达到目的。 [Page]

    新一代的蓝光摄相机加入了更多特技拍摄功能,以前很多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进行处理的画面效果,通过蓝光摄像机本身就能够拍摄。这不仅大大省略了节目后期制作时间,也更能激发摄像师在拍摄时的创作灵感。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我们经常使用的功能:

    慢快门功能,在低照度时使用此功能能够明显的提高画面亮度并且不会带来任何噪点。我们曾今使用此功能拍摄夜晚的街景,效果非常好。画面中静止的物体如高楼,路灯等拍摄出来非常清晰,而运动的物体如马路上穿梭的汽车车灯则形成一条长长的拖尾。我们在拍摄一些自然风光时如水流、瀑布等也经常使用此功能,拍摄出来的瀑布更有类似于丝绸的质感,画面更具有冲击力。
抽帧拍摄,通过调整摄像机每秒钟所拍摄的帧数达到长时间记录,快速回放的效果。比如在拍摄日出、日落或流云、花开的时候使用此功能,不仅能够节约光盘空间也节省了后期加工的时间,一举两得。

    提前预拍摄,通过摄像机内置的缓存,可以将在按下REC键以前12秒内的素材也记录在光盘上。在很多新闻的拍摄上,此功能尤其受到欢迎。摄像人员不必再为没有及时进入录制状态而错过稍纵即逝的新闻画面而担忧。现在我们的操作人员只要在这个事件发生后的12秒内按下REC键,都可以将该事件完整的记录到光盘上。使用者更加省心。

    在增加多种特技拍摄方法的同时,Sony也延续了在设备上一贯的使用方便性,可以在摄像机内存里存储5个场景文件,比如在晴天或雨天情况下拍摄时,可通过调用事先存储好的场景文件快速的调整摄像机参数,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专业蓝光盘摄像机在操作的便利性上要大大高于传统磁带摄像机。它自带一个2.5英寸的彩色LCD屏幕,使得摄像师在拍摄时对色彩还原更有信心,拍摄完成后可立即在摄像机上回看该段素材,一旦有问题可立即删掉重拍,保证了所有记录在光盘上的素材都是优质的可用素材。蓝光摄像机开机2到3秒后即可进入拍摄状态,省掉了使用磁带摄像机时“接磁”的工作,并且由于机器本身会自动寻找光盘空闲区域进行数据刻录,在任何时候操作者都无需担心以前拍摄的素材被抹掉,这样可以使摄像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节目创作中,而不会被其他事情分散精力。

    对于设备的安全性,我台在选型测试时进行了重点测试。让我们感到放心的是蓝光设备安全性大大超过了传统磁带设备。无论是在高低温、结露、防水、振动等苛刻的测试环境下,蓝光盘机器都表现出它极高的稳定性,所有测试全部通过。在我们这一年多的使用中机器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目前,专业光盘产品基本胜任了我们的新闻类节目滚动播出的需求,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专业蓝光盘产品优势,使用不同的上载方式。有时在使用PDW-R1的设备时,可以实现光盘单机单盘编辑的功能,直接上载在光盘中完成的编辑表单,也可通过便捷的缩略图方式查找素材,进行素材的上载。

    另外,专业光盘驱动器PDW-U1由于它的体积小巧,方便灵活,使用上也十分便捷。PDW-U1可以处理记录在专业光盘介质上的高清和标清的文件。它可通过用USB接口与非编进行连接。作为外置专业光盘驱动器使用,记者可以通过非编直接浏览记录在专业光盘上的所拍内容。

    还可以用它作为素材上载机,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使用USB的方式,实现与非编的连接,同时,非编提供三种方式进行蓝光盘素材的导入编辑。
    方式一.导入时使用上载低码率的素材进行故事板的编辑,可以使上载效率大大提升。
    方式二.导入时使用上载高码率的素材进行故事板的编辑,可以直接上下载,流程简单,编辑参考画面质量高。
    方式三.导入时使用同时上载高低码率的素材进行故事板的编辑,此种方式多用非编网络用户。
四. 小结
    我台现状与运行发展机制最终形成了我们的决断选择与操作流程。同时,电视摄制技术的方向仍然是高清化、视觉信息宽容度、视音频并重,电视传媒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以:快速高效化、质量高清化为核心,并以画质质量作为决胜网络电视传媒和3G手机电视传媒的重点。数字信息载体介质的科技发展成为实现以上电视技术追求的核心重点。我们围绕介质,选择既适用于当下摄制技术,也符合全球电视技术长远发展规律的蓝光盘制式标准,以此为核心,按照本台资金运作与日常工作流程机制规律,确定设备形态和新旧更新流程,藉此打造能够胜任长远发展竞争需求的电视技术体系,鼓舞从业人员在更新更现代更国际化的设备配置下发挥创作,壮大本台实力,塑造现代中国优秀电视传媒品牌。B&P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