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碧华所著《只是蝴蝶不愿意》上说:

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不合时宜的,自然是多余。中看不中用的,也属多余之列。

在楼房顶上刷绿漆,给路边房子靠马路一面统一粉刷装潢……

只能显示“欢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的拼接墙、立在墙角黑着屏幕落灰的数字标牌、花大精力部署但因为体验差而少有人光临的直播间、数以万计但一团乱麻无从着手的“大数据”库……

表面功夫、绣花枕头、花拳绣腿、银样镴枪头……说起来轻描淡写,还极具神韵,但细究起来,我们当初在购入设备之时花费几许?数据输入的辛劳几许?浪费几许?后续拆除还是保留?这是个问题!

跟如今越来越流行起来的网购颇有相似之处。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买!买!!买!!!”成了永恒的主题,网购成瘾成为亘古以来第一次发现却已经大面积蔓延的新型心理疾病。有识之士开始把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双十一购物节称作“剁手节”,买了就剁手,惩罚意味不大,后悔成分居多!

奥卡姆剃刀定律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现在,“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常常被我们用来在购物的时候分析其购入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大视听行业的工程,也应作如是前期否定流程!

之前,我们确实经历过“面子工程”,诞生了很多华而不实的项目。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就以数字标牌为例,当年DS很火的时候,一方面将“大牛拉小车”演绎得淋漓尽致:什么脸部识别、(裸眼)3D、4K、手势/语音交互……几乎把当时最流行最热最火的技术全部堆砌武装到DS系统中,运算能力也没落下,Intel、AMD频发新品,召开产品体验会,三天两头谈前景讲趋势画大饼,一大波小伙伴们红着眼跟着往前冲。

另一方面,数字标牌又在应用领域的拓展上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相信很多人都在厕所里面看到过镜子和显示两用的屏幕。需求在哪里?打卫生纸广告?显示厕所的PM2.5值?被猛然惊艳到,忘记来厕所的目的而节省下纸张和水资源?

哪怕是非常明确的部署要求,也有很多因素是需要考虑的,比如总拥有成本。

部署数字标牌系统,是一个相对繁复的过程,在作出预算决策之前,必须对数字标牌系统的实际成本有清晰的了解。除了硬件成本,还有更多其他开支,包括:安装维护成本、运营成本、内容制作成本等。所谓有备无患,在点亮屏幕之前,明晰地了解一套数字标牌系统的总拥有成本,对于该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事先规划,也要对其总体成本做必要的分析与了解。如果在运作上没有全方位地考虑或者忽视这一环节,那该项目会半途搁浅也未为可知。

在一些不成功的例子中,花大价钱购置部署,期望能有一番作为的数字标牌最终显示着单调的、一成不变的内容,或者就接一张电视卡播电视,任其变成让民众打发时间的工具,根本不具备任何行销效用;或者干脆就不再启动,形如鸡肋,弃之可惜。

{总拥有成本(TCO)=购买成本+安装成本+能源成本+维护成本+安全成本+……}

当然,拿DS举例,并不是说目前市场发展不好,但与数年前的火爆,肯定是相去甚远了。我们也不排除常说的“扩展性”、“用若干年也不过时”等一类说法,只是实际情况是,那些“不过时”的部署项目,很多已经如浮云一般消失不见。现在放眼望过来的,大都是非常常规的内容呈现和广告显示,几乎算是返璞归真了。


与数字标牌由性能堆叠、追求炫酷——吸引眼球本来就是数字标牌的固有和最重要的属性,这一点是无可指摘的——到回归显示本身化繁为简的发展轨迹不同,拼接墙行业经历的是由“我要有一套”到“我要‘用’一套”,由“展示型”向“实用型”发展变化的的轨迹。

主动或被动发生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大屏显示已经成为标配,成为工作流程,在交通、能源、公安、军队、智慧城市等众多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了基于特定应用场景的行业超高分可视化解决方案,不但变得更好看了,而且更好用了,几乎已经无可替代。

能用起来,才是我大A V行业精髓。很多时候,专业AV应用被认为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也越来越具有“雪中送炭”的觉悟了,无论是大型赛事演出的声光影响演绎,还是助力全球顶级会议的扩声、同传、安保、录播/直播,又或是互联网潮流下的各种显示与交互场景,几乎已经不可缺少AV的参与。就说上一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AV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其中点睛之笔。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甚至可以说,AV元素为全球观众制造了开幕式成功乃至于整个里约奥运会的成功的第一观感。

我们之前提到了数字标牌的脸部识别功能,从目前看来,我们认为并没有能够真正用起来。这并非吹毛求疵,因为在数字标牌火热的那几年,我们把很多的“高科技”赋能在机器上,行业内单单围绕其中人脸识别的一项附属功能——包括对性别、年龄、喜好的收集等功能在内——就进行了无数的延伸和展望,为此我们还一度心忧隐私问题,害怕在未来会引发“单向镜”问题。

显然,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显示是杞人忧天了。哪怕未来真的有“单向镜”社会问题,相信也绝对不会是主要由数字标牌的人脸识别功能所引发的。

为什么?

因为,安防行业的“人脸识别”,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他们把“人脸识别”真正用起来了!

此前,深圳市公安局曾作出要求:到2017年底,全市范围内在视频监控领域实现两万路的人像识别的建设。

以深圳市公安系统人脸识别建设规模最大的龙岗分局为例,截止到目前已经建设了智慧警务二期,接入到龙岗分局业务系统中的人脸识别是2,910路,其中还包括了250路从其他分局汇聚到龙岗分局的人像识别的业务系统,比如说联合判案等。

这么多的人脸识别建设在龙岗的公安业务系统当中有何成效呢?

在去年的深圳十大杰出优秀警务案例评比中,有六个案例是完全依赖于人像的智能识别,而另外四个案例也或多或少借用了这些系统。而据了解到的情况,在今年的文博会上,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通过动态人脸布控系统实现了近20万人次的人像识别,保障了文博会零案件的发生。在福田区,为文博会总共装了40路相关产品,系统共识别了180,883人,预警了2,871人,抓了20人,实现了零案的发生。

当然,这一背后,主要得益于大数据、超算集群、算法等方面的进步和应用。无他,市场成熟了,可以真正落地了。无论是硬件、软件,算法,都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

很多人都说“日子不好过了”,就这一点行业内也曾展开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各有结论,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我们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正是因为“能用起来”这样的行业精髓这些年在行业企业和用户的碰撞互动中的发酵蔓延。用户过了不理性的阶段,行业过了不理性的阶段,这其中有用户的自我觉醒,更大的功劳在于行业领先型企业的市场教化。

改变和进化也有错吗?

当然没错!但是,成功属于先觉醒并愿意牺牲眼前利益而尝试的那一部分。毕竟,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2017 www.ima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