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专业视频体验,从AMD开始

微博

QQ

全面上云的盛会

2022-04-07 依马狮视听工场


2月6日傍晚,冬奥会前夕,身处北京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作为一名神秘重量级嘉宾突然“现身”2022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全息舱”,向媒体记者“云拜年”,并实时向远在1200公里之外的上海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赠送了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飞扬”,两人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示了手中的春联,巴赫手执的上联是“四海健儿新春聚”,张勇的下联是“冰雪飞扬映祥云”。 

屏幕上两人的影像立体鲜活,表情生动,连发丝都清晰可见,这一切的发生,正是“云上奥运” 的一个缩影。依托阿里云跨区域云全息( Cloud Me)技术的视频云RTC(音视频通信)和全球实时传输网络(GRTN),结合4K高清视觉屏幕,从而实现远程全息互动体验。

全面上云的盛会

巴赫的“云拜年”以全新的方式开启了这届奥运会,“云上奥运”也成为1964年奥运会卫星电视转播以来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方式。

当新冠疫情依然笼罩着北京上空,如何要让冬奥会实现与全世界的连接,又要保证所有参与人员都能进行物理隔离,保障健康不让疫情得以传播,成为本届运动会最难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转播模式要求电视台提前运输卫星转播车、现场搭建网络专线。云上转播让全球电视台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并提供播放器、短视频处理平台等功能,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

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国内外记者都无法面对面采访运动员,冬奥组委会设置虚拟采访空间让运动员走进“云聚全息舱”,就能实时和远程的采访记者交谈,沉浸式的效果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CEO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介绍,北京冬奥会赛事时长约1000小时,转播内容总生产量达6000小时,并首次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以8K格式转播。而这些内容全部通过云端走向全球。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说:“云上奥运,为奥运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奥运书写下新的历史”。他同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实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核心系统全面上云,并用云计算支持全球转播,这为奥运留下了全新的技术标准。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史上首个核心系统100%上云的奥运会,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这是百年奥运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工程。

这次的奥运会使用了阿里云提供的OBS Cloud技术作为云服务独家供应商,对冬奥会进行云上转播。这并不是阿里云和奥运会的第一次合作,根据资料显示,之前的平昌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上也是阿里云提供的服务。

2022北京冬奥的云上之旅起始于2017年。当年5月,冬奥组委会开始了奥林匹克“上云迁云”运动。2017年到2018年期间,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冬奥主数据中心规划并提供服务。2019年到2020年,完成备用数据中心规划并提供服务。2020年完成了针对主数据中心云安全设计。2021年奥运信息管理和分发、运动会管理、组织协同等核心系统开始上云部署,实现云端线上运行。

全面上云的盛会

在奥运上云的历史进程中,不得不提“云上转播”。

北京冬奥会核心系统实现全面上云,为奥运带来了诸多改变。特别在全球疫情仍未消退的状况下,云转播技术让北京冬奥会的海量高清画面借助 “云”端走向全球。

“上云”好处多

据介绍,相比传统的卫星转播,今年冬奥会用上的云上转播技术成本更低、也更灵活。传统转播中,各国持权转播电视台需要前往比赛国家报道,将15吨乃至更重的转播车、采编设备跨海运送,派大量技术运维和编辑人员与报道记者一起,前往奥运现场。“借助云转播,过去大量需要运送到现场的转播设备能够迁移到‘云’上了。

阿里云冬奥项目工程师张晓锐强调,云上制作和转播需要强大的计算、网络、存储能力的支撑,阿里云在全球拥有2800+边缘云节点,每个节点都具备大数据存储和高带宽的处理能力,可以轻松应对流量的激增,并确保内容的最佳传输质量。让全球的奥运工作者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云上远程制作。在转播云支持下,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突破了在赛事现场制作的限制,在云端就可以下载高质量的内容,大大释放了制作生产力。

对于体育爱好者们来说,云网端各类技术的全面进步,带来多种观看方式与全新观看体验。北京冬奥会在冰壶和速度滑冰两个项目转播上实现了 ‘子弹时间’观赛特效。通过几十路高清摄像头拍摄画面,实时传输上云,再由AI算法进行毫秒级合成和3D建模,将超慢动作、360度全景观看的电影特效带进冬奥赛事转播中。
观看更精彩

2018年,为奥运提供赛事画面信号和转播服务的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与阿里云合作开发奥林匹克转播云(OBS Cloud),让奥运转播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而是基于全球云基础设施,完成赛事画面传输。

相比传统的卫星转播,云上转播成本更低,也更灵活。转播机构无需提前在赛事国建设传输设备和机房,也无需将笨重的转播车开入媒体中心,记者、媒体在线上即可实现远程转播和内容剪辑, “甚至无人到现场也能完成转播”。

在5G信号覆盖下的北京冬奥场馆,云上转播相比卫星转播时延更低、带宽更高,既能更好地应对开幕式、热门赛事等流量高峰期,也更适合4K/8K超高清内容的转播形式。

相比卫星转播,云上转播的带宽至少高一个量级,即从Mbps/s升至Gbps/s。极端情况下,云上转播带宽可扩容至TB级别,相当于一秒传输完500部高清电影。

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云上转播其实更利于转播方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例如,转播云上有个名为“内容+”的短视频处理平台,提供节目内容的专题、采访和集锦,媒体工作人员可以设置接收指定内容,直接在云上编辑,而不必像传统转播那样在整段赛事节目中“大海捞针”。

同时,在转播云上,转播方有机会将奥运赛事精彩瞬间处理成银幕级观看效果。这背后就需要3D建模与AI算法的协力支持。而实现这些特效的计算、传输都是通过边缘服务器和云端协同完成;云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传输特性,云计算高性能、高并发的计算能力,云上算法的智能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支持。

随着奥运赛事内容的不断增加、播放需求的多样化,未来赛事内容量将超过卫星传输所能承载的极限,云上转播成为大势所趋。

冬奥会 转播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